最新资讯 | 中国“乡村振兴”正式拉开帷幕,中华新国学扛旗手黄俊荣先生应邀出席“文教与乡村振兴”专家座谈会

最后发布于 2021-02-26 19:23 作者:四川国学网官方
2021年2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当天下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整体改组换名,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中国乡村振兴”拉开帷幕紧接着,2月26日下午,在四川省扶贫开发局会议室,四川西部扶贫资源开发中心召开四川省“文教与乡村振兴”专家座谈会中华新国学扛旗手、四川省国学文化促进会会长黄俊荣先生应邀出席本次会议由开发中心主任邹韬、副主任丛守武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主要来自四川省内及国内在文化教育和乡村振兴方面有突出影响力的各方专家,有四川省扶贫开发协会原副会长阎仕璠先生、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李后卿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黎孟德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李天行教授、省社科院胡建中博士、副研究员李军先生、明伦书院执行院长施文忠先生、原成都军区战旗报社副社长刘励华大校、全球智能制造与新兴产业开发院副秘书长王伟先生等,与会人员围绕文教与乡村振兴”展开了热烈讨论。

今年2月21日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实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全国乡村振兴的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已指明了方向,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过去,四川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大省,在全国扶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是全国6个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学资源匮乏、教育文化薄弱、留守儿童较多等突出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指示,扶贫首先要做到“扶志”,其次是“扶智”,再次是其它方面在精准脱贫的时代使命中,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制定了四川省脱贫攻坚计划,并带领全省人民做了具体实施推进,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其中,教育扶贫一直是工作重中之重,在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现在,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已顺利完成,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已迈开步伐,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隶属四川省扶贫开发局指导下的四川西部扶贫资源开发中心,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按照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统一部署,努力将已有20年光荣历史的“栋梁工程”、“立德树人工程”和“百工技师工程”继续发扬光大,再创新高。

四川西部扶贫资源开发中心为了配合国家搞好四川乡村振兴,特别是要发挥文教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专门汇聚省内及国内在“文教和乡村振兴”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构建专家智库资源,组织讨论,献智献策,专题研究,并将集结出优秀运行方案去具体实施。

次会议,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代表人黄俊荣先生,提出了“国家乡村振兴首先是乡村人才的振兴”,应该从“思想立人、品德树人、健康全人、特长成人、技能作人、报国达人”等方面去开展文教乡村振兴工作。同时,还提出了“新国学”和“现代数字中医”在国家乡村振兴过程中即将发挥的积极作用,不仅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思想文化根基,做到“扶志”又“扶智”,同时还要保持健康自然,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并将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与会的其它专家也分别围绕主题发表了各自意见,群策群力,集结了很多好思路、好办法,最后“文教与乡村振兴”专家座谈会在元宵节喜庆的氛围里圆满结束。

“乡村振兴”新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国人上下一心,文化自信,立德善行,和谐幸福,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匠人精神,爱岗奉献,富民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新梦想


远古的马蹄声已成绝响

战国的疑云还飘在头上

华夏的复兴大国的命运

辞别了诸子百家帝王将相

 

人微位卑也风流倜傥

怀揣江山壮志拜谒炎黄

弹指风云事挥笔绘锦绣

堂堂中华有我匹夫称栋梁

 

啸啸马鸣金鼓动穹蒼

披挂上阵做中华好儿郎

黄河昆侖美丽的东方热土

为家为国洒我热血一腔

 

新时代新梦想

新使命新航向

长揖向父老仰天笑八荒

报效家国看我跃马再横疆


                     丛守武

作者:四川国学网官方